甚至是保护文物的那些后世文人和战士,又有多少人为了转移文物付出生命的代价?
能听懂其中含义的,不仅玄烨一人。
李世民沉默良久,眼眶微微湿润:“后世人果然很在意祖宗的文化。”
一堆政府带走都嫌弃太重的石鼓,被一群战乱中的平民到处转移,其中又付出了多少代价?
他们没有因为战火的威胁选择放弃,也没有因为条件艰苦受到利益的诱惑选择贩卖,而是前赴后继,一路转移,到处带着文物避难,直到将文物平安送回北京故宫,那个可以保护文物的最安全的地方。
他们保护的何止是文物,保护的是代代相传的华夏文明!
【石鼓文上承西周金文,下启秦朝小篆,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。】
【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载,秦时李斯作《仓颉》七章,赵高作《爰历》六章,太史令胡毋敬作
《博学》七章。】
【这二种书当时既通用“仓颉”之名(),则字体上也应是同一的。它们都算得上是当时的字典?(),被称作“秦篆”。】
听到赵高这个名字,嬴政有一瞬间的恍惚。
他偏向法家,法家讲究的是“重才不重德”,哪怕明知赵高有些缺陷,嬴政也不在乎,还是大胆的使用和信任。
实在是,赵高很好用,是有能力的。
但是,赵高支持胡亥让大秦二世而亡,这是嬴政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。
在天幕剧透了大秦的未来后,嬴政留下了李斯戴罪立功,赵高早已送上了黄泉路。
但现在嬴政并不后悔,天幕又送来了更多人才,用别人家的人才,更香!
【此外,虽然我们现代经常说“秦篆汉隶”,但实际上,隶书同样来源于秦朝。】
【相传隶书最早由一名徒隶所创造,目前因为没有名字已经不可考据。但是可以确定的是,在秦朝,隶书的使用人群的确是徒隶。】
【秦篆的繁复我们大家看一眼就能深有体会,由于官狱事务繁冗,简省文字变得必要,因此更为简便的隶书一经发明就广受欢迎。到汉朝时期,隶书大为通行,文字进一步统一,成为今天的楷书的起源。】
【后世虽然总喜欢骂始皇帝“暴君”,却不会想到,始皇帝的大一统行为,也为后世带来了许多文化上的良心影响。】
此言一出,汉朝的文人反应最大,尤其是儒生。
“秦始皇那暴君只会焚书坑儒,怎么可能对文化有帮助!”
“他焚毁了多少书!多少书啊!”
但并不是每个文人都被迷惑,有人快速指出:“那个,天幕说过,始皇帝只是收天下书籍藏于咸阳宫,焚书的是项羽……”
指责始皇帝的儒生一顿,改口:“他坑儒了!”
“我怎么记得坑杀的是那骗人的方士?方士炼的丹药有毒,放我朝也会被砍头。”
“胡说八道!这是圣人书中所说,秦始皇焚书坑儒!”
“如果秦始皇坑杀儒生,为什么要让大儒淳于越给扶苏当老师?不怕淳于越报复行刺吗?”
“这说明他不喜欢扶苏,就喜欢胡亥!”
“我看你才是胡说八道!”
争议中,街头又是一顿口水打仗,对喷的有理有据。
【当时的部分齐鲁儒生还非常反对始皇帝泰山封禅,认为始皇帝没资格,封禅时遭遇狂风暴雨,儒生一个个冷嘲热讽。但却不知,这并不仅仅是为了夸耀功绩。】
【封禅,是祭祀泰山的礼法。在泰山顶上筑土祭祀称作“封”,在泰山山麓扫梁父之土称为“禅”。】
【秦国其实并没有封禅之礼,封禅是齐鲁地区的土地祭祀,齐鲁大地以泰山为国家中心。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,选择在泰山进行封禅,很大一个政治信号,就是在接受被征服者的文化。从此之后,华夏后世的征服者都开始吸收被征服者的文化。】
()扶苏震惊地看向父亲:这个一直被儒生诟病劳民伤财的封禅,竟然不是为了夸耀功绩?
连淳于越也是以一种陌生而惊讶的眼神看着帝王:难道,他们真得是目光太狭隘了?
嬴政面无表情,手指交叉,虽然没有说什么,但是看得出来很放松,心情不错。
【那些儒生可能以为,全世界都这样,但是从四大文明古国只有华夏的前面不需要加“古()”字就可以知道,并不是。征服一个文明之后直接覆盖其所有文明和历史才是常态。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