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7打起来了
开阳堡,三万齐军步兵正在毫不客气的对着城内进行密集的覆盖打击,就好像后世部队喜欢用大炮火力覆盖一个道理。
只有当阵地上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,攻城才会快速有效。
可惜,弓弩的杀伤力比起大炮,导弹,还是差的太远。
最大的问题还是,射程远了,导致空中落下的箭矢,往往绵软无力,如果没有盔甲,还有不少杀伤力,但如果有人披着铠甲,或者举着盾牌,效果自然差强人意。
为啥每次农民军起义初期,都很容易被镇压,就在于农民军没时间打造铠甲进行防护,导致官军的弓弩杀伤力惊人
很明显,现在不论是吴军还是齐军,都是存在了六七百年的“老部队”,哪怕是历史沿用下来的铠甲武器,都不是后世农民军能比的。
至于为啥杀伤力不够,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范蠡所部,是在护城河以外射击的,本身护城河就要有五六米宽,再加上到城门的距离,护城河前面还要留下一大块空地,用于陈列大量填埋护城河的工程兵。
可想而知,也就吓吓人而已。
除非你力拔山兮气盖世,力量非比寻常。
反正城内的薛明,看着绵软无力掉下来的弓箭箭矢,摇摇头,齐军的骑射,估计比起草原上的那些狼崽子,都差远了,比起他们这些吴国职业军,差距就更大。
但他没有轻松,因为他只有一千万,东南西北四个卒长带着两百人,各自防守四大门,他居中机动的只有中军卒200人,这点人,添添补补,恐怕撑不了多久。
主要是兵力实在是太悬殊了。
范蠡所部,折腾了半天,以没多大伤亡的代价,就把护城河填了,其实找到方法很好做,这是山区,河水来自附近山泉汇聚的小河,只要把上游截断,把水倒入其他地方。
护城河没了来水,他们一边放水,一边掩埋。
半天时间已经足够了。
果然,不断交替掩护推进的齐军,此时兵临城下,弓弩杀伤力直线上升。
“点火,射!”很快,缺瑟冒烟的齐军,开始往城内抛射带火的箭矢,直接导致城内木质房屋,纷纷点燃。
一时间,城内害怕兵灾的老百姓也不得不逃出来,大喊“救火,快救火”,其中不少,直接被高空飞来的乱箭射杀。
他们可没有盔甲保护,别看,影视剧里面的很多铠甲,显得极为笨重,不适合战争,但是关键时候,确实能保命。
有坚固可以护住头部大部分地方的铁头盔,你就会发现,掉落的箭矢,也就砸的听个响,并不能穿透头盔。
影视剧中,一箭射穿头盔,杀死内部士兵的糟糕局面,并不容易出现。铠甲作为“盾”的一种,本来就是克制“弓弩箭矢”为代表的“矛”,如果不能克制,那历朝历代也不会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,在铠甲武器上面尽可能的投入。
战役的胜利,有时候,并不是按照死多少人计算的。
田盘,范蠡所部,强攻不过两日,看见援军没来,薛明毫不犹豫带着八百多健在的部曲,毫不犹豫纵火焚城,连夜逃出开阳堡。
只留下乱作一团,四散奔逃的城内百姓。
“立即张榜安抚百姓,这帮吴人,本就是侵略者,怎会顾忌他们的死活。”范蠡冷峻的说了一句。
凑热闹的田盘点点头:“还不快去。”传令官,急忙下令。
另一边,薛明带人奔跑不过20多里,就发现有个临时营寨。
然后他的顶头上司:旅长,也在。
实际上春秋时期的周代制度编制,旅只有五百人,由下大夫率领,但吴王地还是公子地的时候,过分受现代知识影响,一律改“长”
这就是旅长的由来。自然,吴国的旅长发展到现在,已经不是五百人了,最少都是两个营,而营长又被军中称之为“千人将”“千夫长”,可想而知,手下有一千兵马组成。
两个营,就有两千人。
眼前薛明的旅长叫周成,双方经过反复对口令,加上互相认识,很快会合。
薛明抱怨:“旅部,你怎么不去接应我们?”
周成苦笑:“范蠡是那么好打的,还是野战,就我这点人,连塞牙缝都不够。”这可不是他畏敌不前。
可惜,很快马蹄狂奔,后方来了一大堆骑兵,估摸着有上万人。